一个财富“洛下无比”的显贵,出嫁女儿借钱暂未归还,马上就给她脸色看;侄子结婚只送一件单衣作为礼物,婚礼结束后竟然还要他奉还;怕自家李子种流向社会,卖李子时钻破所有果核;退朝归来“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”,成了他人生唯一的乐趣——王戎这副模样丑恶、俗气而又愚蠢。
王戎“俗气”或许有之——阮籍也曾调侃王戎“俗物已复来败人意”(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),王戎“愚蠢”则未必——他是那个时代公认的智者之一,王戎“薄情”也非事实——“情之所钟正在我辈”(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)正是他的名言。那么,他为何做出这种种蠢而且俗的薄情事来呢?孙盛《晋阳秋》记述时人对此的解释:“戎多殖财贿,常若不足。或谓戎故以此自晦。”这是说王戎不过是以对财富的贪婪,来向人们表明自己毫无政治的野心。东晋大画家戴逵赞同这种说法,“戴逵论之曰:‘王戎晦默于危难之际,获免忧祸,既明且哲,于是在矣’”。他以垂涎于财货的方式,向社会表明自己不过是胸无大志的俗人,不会觊觎更高的权位,这样才能苟全身家性命于“危难之际”。他是在以俗事遮掩其远虑,以愚行晦迹于乱世。
当时就有人反驳戴逵说:“大臣用心,岂其然乎?”一个大臣怎么可能只想着身家性命呢?戴逵进一步辩解道:“运有险易,时有昏明,如子之言,则蘧瑗、季札之徒,皆负责矣。自古而观,岂一王戎哉?”气运有危险与平易,时世有昏暗与光明,假如所有大臣都必须临危授命,那蘧伯玉、季札这些邦无道则隐的贤者都应该受到指责,历史上又岂止一个王戎这样的人呢?千多年之后余嘉锡也站出来批驳戴逵:“观诸书及《世说》所言,戎之鄙吝,盖出于天性。戴逵之言,名士相为护惜,阿私所好,非公论也。”
一个说王戎为了避祸而装“鄙吝”,一个说王戎的“鄙吝”是出于天性。朋友,你倾向于哪种说法呢?
和峤性至俭,家有好李,王武子求之,与不过数十。王武子因其上直,率将少年能食之者,持斧诣园,饱共啖毕,伐之。送一车枝与和公,问曰:“何如君李?”和既得,唯笑而已。